加沙停火仍面临挑战
新华社开罗10月15日电 埃及沙姆沙伊赫峰会落下帷幕,加沙地带开始了久违的和平。随着第一阶段停火协议在加沙达成,巴勒斯坦、以色列甚至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民众自发集会。掌声、拥抱、激动的泪水一幕幕令人感动。人们哀悼两年来的苦难,祈祷和平的曙光能够真正冲破黑暗。达成停火协议是困难的,如果没有国际社会促进和平与对话的努力,就不可能达成停火协议。但加沙冲突远未结束,实现中东全面持久和平目标仍任重而道远。在为停战欢呼的同时,诸多信号预示着平静表面下暗流汹涌:土耳其等国政要殷切提醒以色列遵守协议、美国向巴勒斯坦发出警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妄称“已做好以色列随时侵犯的准备”。多年来,中东地区的反复动荡不断粉碎着人们的和平渴望,光是新一轮巴以冲突就经历了多次“停火与开火”的循环。这次峰会的很多细节也颇为耐人寻味: 加沙冲突双方以色列和哈马斯领导人均缺席,中东重要国家沙特和阿联酋仅派代表出席会议;白宫发布的签署文件几乎没有包含任何具体措施。持续两年的冲突离开了加沙。以色列还付出了社会分裂、高额军费、人员伤亡、国际孤立和 道德谴责。严酷的现实早已证明和平团结是唯一选择对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来说,“两国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现实途径。遗憾的是,如何落实“两国方案”,在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和双方签署的停火协议中并没有具体体现。惨痛的历史教训一再证明,如果不真正落实“两国方案”,巴以之间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除了主要政治问题外,解决国际管理、“巴人治巴勒斯坦”、哈马斯从纸上到行动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此外,满足加沙目前210万民众的燃眉之急,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不用说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加沙几乎成了废墟,面临着开始重建的任务。作为中东地区的主要冲突,巴以问题的走向影响整个地区的稳定。只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没有真正的和平,中东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现在停战已经达成,换俘也迎来了好转,第二轮停战谈判已提上日程。主要任务是在加沙建立全面持久停火,有效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筑牢地区稳定“防火墙”。新华社记者 陈梦阳
【责任编辑:刘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