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制定实施“非洲灯带”等小而大的工程,帮助解决非洲5万多户无电家庭的照明问题;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南南合作规划,应对气候变化; 42个共建国家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援助协议,实施了70多个各类援助项目……当前,绿色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底色,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朋友圈”日益壮大。记者从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国创造了成功的发展环境。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不仅不断推进自身生态文明建设,还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管理,成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强行动者和重要贡献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务实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绿带和道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共建国家增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协调发展与保护的新路径。柬埔寨环境部长杨索帕尔表示,柬埔寨目前正在加大环保措施,特别是重点防治塑料污染。他表示,未来柬埔寨将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和创新技术建设,希望引进中国的垃圾发电技术,变废为宝。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表示,根据研究,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创新表现突出,为实现碳中和和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绿色融资缺口较大的问题,张军提出,要加大绿色投资,打造绿色融资缺口。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取得重大进展,确保发达国家履行气候融资等承诺。同时,各国应完善财政政策,优化税收优惠,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蒙卡达表示,发展中国家需要获得公平的融资支持,不断提高绿色转型能力。此前,洪都拉斯能源部、中国电建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电力规划评估、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支持洪都拉斯制定能源总体规划,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Ac蒙古国驻华大使恩赫包勒德表示,蒙古国面临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威胁。中蒙双方正在共同建设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希望各方共同推动绿色创新, 深化国际合作,建设更加绿色、更加韧性、更加和谐的未来。我们愿与各方一道,推动全球治理倡议落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高质量绿带和道路建设,帮助共建国家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孙金龙提出,要凝聚发展合力,完善 这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环境管理水平。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强绿色“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活力。推动构建更加开放、透明、普惠的绿色投融资体系,形成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投融资模式和机制,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工具,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投融资新格局。据悉,本次大会以“动员融资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承办。来自39个国家的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新华社cy记者 高静
【责任编辑:刘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