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联合国80年:贡献不可抹杀,地位不

中网特约评论员 金晨毅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 80年前,联合国带着人类永恒和平的理想从战争废墟中崛起,开启了全球治理的新篇章。 8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口,上个世纪的变革正在加速。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多边主义也面临“失败”质疑。面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联合国”这一重要命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凝聚共识、校准方向,避免误入歧途。第一,联合国的贡献不能取消,地位不能改变。习近平主席表示,二战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民族共同体是联合国的建立。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痛定思痛摆脱丛林法则、实现集体安全的一次尝试,开启了构建战后国际秩序、谋求和平发展的非凡征程。 80年来,联合国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它为预防性外交实践、消除维和行动、协调国际反恐合作、发展核不扩散体系、实现世界和平格局作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国是全球发展的推动者。从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到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描绘全球共同发展蓝图私奔。联合国是国际法治的创始人。通过条约体系、司法实践和制度变迁,极大丰富了国际法治资源,让国家关系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联合国会员国数量也从193年成立时的51个增加到了51个,凝聚了全球超过80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在世界舞台上牢固确立了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能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地位。第二,加强联合国作用、推进联合国改革是世界正确道路。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的新时代,单边主义抬头,强权政治卷土重来,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联合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在执行和稳定性方面存在内部缺陷。正处于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但这绝不是个别国家无所作为甚至搞破坏的借口。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风波,并不是因为联合国已经过时,而恰恰是因为《联合国宪章》的目标和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是国际社会通过改革推动联合国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共识和希望。改革必须不忘初心,以维护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为主要方向和最终目标;必须把握正确方向,推动和平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均衡发展;应维护正义,切实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es;它应努力建设一个更有能力、更高效、反应更迅速、财政更负责任、更有影响力的联合国。联合国的发展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国际社会向一个方向思考、向一个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推动联合国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做更多的发展,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继续波浪式发展。第三,大国要树立榜样,承担起重振联合国权威的责任。回顾历史,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为联合国注入了重要动力,而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则使联合国陷入了无能的危机。展望未来,在世界面临重大危险挑战之际,大国必须把人类前途命运放在第一位,把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国际社会第一,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共同推动联合国改革和完善。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履行自身责任,坚持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联合国各项活动。中国是联合国会费和维和资金第二大出资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部队派遣国。同时,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同大国协调和积极关系,呼吁大国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践行《联合国宪章》目标和原则,带头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带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与刚成立时相比,当今联合国的政治生态随着“南半球”团体的崛起而发生剧变。几个大国搞“独角戏”、“独角戏”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操纵双重标准、动不动就“毁约退群”、推行“家庭法规”等做法不会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无论全球形势如何变化,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都将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潮流,各方必须坚定信心,积极行动,继续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进,在联合国旗帜下取得更大团结进步。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审稿人:高培宁、蒋新宇、我小娟